在产品的研发创新过程中,外观设计与结构设计是紧密联系、相互制约而又相互促进的两大核心环节。这两个要素共同决定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用户体验度。
在创新研发的初始概念构思阶段,外观设计与结构设计便开始携手共进。外观设计团队基于市场趋势、用户审美偏好以及品牌调性,勾勒出产品的初步外观轮廓,如流畅的曲线、独特的造型元素或是新颖的色彩搭配,这些设计元素不仅是产品视觉吸引力的源泉,更是传递品牌价值与产品个性的关键载体。
与此同时,结构设计团队则从功能实现、材料特性以及制造工艺等角度出发,对初步外观概念进行可行性评估。他们需要考虑外观造型是否会对内部零部件的布局产生限制,例如,空气炸锅过于复杂的曲面造型可能会增加模具制造的难度与成本,或者影响内部散热结构的效率。在这一阶段,两个团队通过频繁的沟通与协调,对设计方案进行反复调整与优化,共同孕育出既美观又实用的产品雏形。
产品雏形确定以后,结构设计的工程师们需根据外观设计的详细要求,来进行产品内部结构的精准设计,确保各个零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紧密合理。在这个过程中,结构设计又会对外观设计提出一些必要的调整建议。例如,为了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,外观必须具备相应的散热孔和出风口。而所有这些结构元素的位置、大小与形状都需要与外观设计团队共同协商确定,使其既能满足产品的功能需求,又不会破坏整体的美观。
通过这种深度的融合与协作,外观设计的创新性与结构设计的可行性才能达到完美平衡,产品实现了功能与美学有机统一。
外观与结构的协同本质是视觉与功能的微妙平衡。以圆筒造型的空气炸锅为例:看似简单的造型,其简洁线条不仅优化了热风循环效率,减少内部死角,更是以圆桶造型自然地给人一种“均匀加热”的心理暗示,用户不需要思考为什么这样设计,直接接受它的合理性。相比之下,如果采用复杂异形结构,用户可能会疑惑:角落会不会受热不均?而那些被用户自然接受的细节:如炸篮的顺滑轨道、旋钮的精准阻尼,实则是数十次原型迭代的结晶。
最好的设计正是如此——将工程师的精密计算与设计师的美学追求,转化为用户毫不费力的使用直觉!
(天喜厨电研究院 陈万秀)